高中生有效的作息时间安排

admins

对于高中生来说有着太多的科目要去复习,那么如何进行休息时间上的合理有效安排,成功提高备考效率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生有效的作息时间安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有效的作息时间安排

1、早自习:

早读是记诵的黄金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如果只读记一科,大脑往往容易疲劳,效果不好,建议英语和语文交叉起来。早自习也是很多同学会犯困的时候,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习哥还建议大家要有一个明确的任务,比如语文花15分钟背一篇课文中的重要段落或者是一首古诗;英语花15分钟记20个单词。具体的安排还是看自己的能力。

2、课堂时间

高中的上课时间一般都是在45分钟左右,很多同学一节课下来,没有多少收获。原因之一就是时间利用不充分,有效时间少,无效或浪费的时间较多,如何合理安排与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呢?

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一定要做好,准备好一到两个预习时碰到的问题。调整好心境心态,抛开与学习无关的一切事,别还沉浸在跟同学聊得八卦中。

跟紧老师的上课进度。不要开小差,精神上的还是行动上的都不允许。笔记一定要勤做,但也不要乱做,记住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

3、课间时间

课间时间应该让大脑放松休息,可以和同学聊聊天,讲讲笑话,但千万不能聊得太嗨,不然上课了你还缓不过来。也可以到教室外面走走,让眼睛放松放松。

4、中午时间

这段时间大有可为。中午有两个最主要的任务,一是休息,保证下午上课精力充沛;二是复习上午课程,并做1-2科的作业。

中午的学习,原则上可以注意三个方面:

回顾一下上课讲的内容。不要把所有的课程都捱到中午来复习,简单一点的课程,最好安排在当堂课上进行,不然全都挤在中午来,时间就太仓促,走马观花的,效果不好。

完成上午老师布置的作业。别把作业全部捱到晚上来做,时间就太紧了,效果也不好。作业之前要复习一下知识点,这样作业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效率和正确率才高

留点时间出来预习一下下午的课程。

高中生作息时间安排上如何才能提高效率

1、大致确定课下学习时间应该多长。教师的课堂在所讲的内容,多是丰富的、多方面的教材、参考资料、相关学科知识等中提炼出来,高度浓缩、高度概括,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以外,在课下还要拿出相应的时候间进一步复习。据多方面的经验,课上时间与课下时间的比例大致为1:2,即课上一小时,课下学习两小时。

2、将时间划分成一些有间隔的段落。有一个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从八小时中拿出一个小时进行运动、娱乐或休息,表面上只学习了七个小时,但由于精力充沛,其效率远大于不间歇地学习八小时。而是将每一小时划分成50分种学习、10分钟休息,这样可获得最佳效率。

3、预先对各项学习任务可能使用的时间进行估计,对耗时长的工作要提前着手,并且在制订计划时要留有余地,以防出现突发状况打乱计划而致使任务不能完成。一般说来,周末和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不宜过,应做为机动时间支配,如用来弥补一周内因意外事件而耽误的功课。

高三备考策略及注意事项

1、高考是考三年的内容,而在高一高二落下的知识很多,而高考的其中的一个黄金定律“8020法则”,就是指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把这部分的基础做好的话,就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所以高三学生必须把这两年的基础知识补上,避免高考时这些知识变成失分点,自己通过做大量的题来找漏洞效果不明显而且又浪费了时间。

2、 显然大部分高三学生已经完成了这个阶段,如果少部分学生基础没有掌握牢固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第一轮的思想去备考,因为整个高考中,基础及中等难度的分数比例非常之高,抓好基础将能获取更多的分数。

3、提高学生研究问题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研究问题的意识.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应该在有限的复习课上,把研究意识的培养作为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4、推荐大家利用便利贴写一些东西贴在题目旁边,公式啊,思路啊,技巧啊,为什么错啊,偶尔惊叹一下作者的用心或者咒骂一下他的坑爹……此外,后来直接上剪刀把觉得很精彩很有用的答案咔嚓下来粘到题目旁边。十分方便查阅。

5、高三阶段我们的同学最好不要用手机,不要去上网,不要去看电视,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投入高考复习。

6、把握高考的方向,高考《考试说明》中关于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的表述是定性的表述方法:“以中等试题为主”。过去的表述方法是定量的:易中难试题比例的3:5:2或7:2:1,即是说高考中中低档试题占八成,低中档题是所有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成绩中档以下的考生,抓住了低中档题的复习就抓住了重点分。

7、因此高三复习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巧落到实处,上课听老师的讲解,结合复习资料,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映心摘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