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_元宵节节日风俗

admins

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_元宵节节日风俗

元宵,它的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元宵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那么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你都了解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由来和风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的风俗

0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虽然食品不同,但是寓意都是一样的。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比团圆更重要的事了。

万家灯火,月色婵娟。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圆滚滚的元宵(汤圆)。

祝愿一年团团圆圆,和谐美满。

02闹花灯

元宵节又叫灯节。 在这天家家户户、街头巷尾都要挂上彩灯。

灯,和佛家有关。传说佛祖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显出神通,降伏神魔。

人们张灯供佛祖,愿新的一年,点亮彩灯,祛除黑暗,点亮心灯,驱除烦恼。

03猜灯谜

除了放花灯,还有猜灯谜。人们把写好的谜题贴在彩灯上,供人猜谜。

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迎合了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愿新的一年智慧与勤劳并存,生活美好,未来可期!

04舞狮子

舞狮习俗源于三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元宵节和除夕不同,除夕安静守岁,元宵则突出一个“闹”字。

在过去,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在这天,人们不用顾忌,在户外扎堆狂欢。

第二天之后,一切又归于平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人性需要平淡,也需要紧张,适度的狂欢也不是什么坏事。

希望新的一年,该闹的时候狂欢,该静的时候沉思,一张一弛,长长久久!

05逐鼠

逐鼠是正月十五的传统民俗。

古代人家家户户养蚕,老鼠经常在夜里把蚕吃掉。于是人们在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这样它们一年都不会吃蚕了。

逐鼠如今已经演变为祭祀,寄托的是人们丰收的希望。

愿新的一年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工作爱情双丰收!

06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也叫“送灯”。

在过去农耕社会中,多子才能多福。因为“灯”与“丁”相近。

所以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子送灯,希望女儿可以早生贵子。

在农业社会中,花灯历来是中国人求子的吉祥物。

希望今年天降麟儿,多子多福!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这有一个传说,话还得从汉朝说起……

汉武帝有一个宠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天,东方朔闲来无事,去了后花园赏景。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宫女准备投井自尽。东方朔慌忙拦住了这个宫女,并且问她为什么投井自尽。宫女说:“我叫元宵,从小当了宫女,没有见过父母和妹妹几面。每当春节,看到别人高高兴兴的,我心里就更加难受。所以就……。”东方朔想了想胸有成竹的说:“你不要沮丧了,我保证一定在这个月十五就让你见到你的父母和妹妹。”东方朔第二天化妆成一个算卦的,在长安街头为人算命。每个人抽到的都是“正月十六必自焚”。众人忙求问怎么解决,东方朔说:“在正月十五火神君会派来一位赤衣女神,她就是奉命来烧长安的使者。只要我们求她就可能躲过这一劫。但你们要让皇上知道这件事,不然就会有灭顶之灾降临在我们头上。”说完扬长而去。

众人联奏送到皇上,皇上猛的一惊。连忙叫来东方朔来商议此事,东方朔假装思考了一下,说:“到了十五,命全城人燃放烟花爆竹,挂上灯笼,让城外所有人进城赏灯。这样,把长安城里闹得热热闹闹,火神君就以为长安城里起了大火。”皇上连夸:“此计甚妙,此计甚妙。”到了十五元宵的父母和妹妹来到了长安城里,看到了灯笼上写着“元宵”。元宵的妹妹大声叫着:“元宵!元宵!”元宵听见了,和父母妹妹见了面,高兴地不得了。

从此,人们将正月十五定叫“元宵节”。并且每年这个时候都燃放烟花爆竹,成了一种习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映心摘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