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1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P.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主要内容(1949.9北平)
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有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确定国旗、代国歌、国都,并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注意碑文的含义)
2、开国大典(1949.10.1)(国庆节):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P.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认识与启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二、P.4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1950.10——1953.7)
B.目的:抗美援朝,保家为国。
C.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黄继光、邱少云,他们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D.意义: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1952)(封建土地私有→农民土地所有制)
1、开始标志:(P.12)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P.13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2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我国的工业化的起步
1、基本任务:1953年,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过渡。
2、主要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公路。
二、P.20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
1、★★P.24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
1956年,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完成
农业——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春——1956年
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合作社——(1954年——1956年)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创举赎买政策)——1956年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P.27中共八大(1956)它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二、P.2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1.概况:中共八大后,党中央于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国情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教训:?要事实就是,一切按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不要急于求成,踏实稳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实质:P.2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的一次“左”的失误,导致左的错误在全国泛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是石油工业(大庆油田,告别洋油时代)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党的好儿子雷锋。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3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P.3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背景: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P.42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包产到户”)
(1)背景:人民公社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3)扩大:随后在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及影响: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②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扩大公有制程度,严重措施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次严重失误;
④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P.4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
1、重点:国有企业——92年以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
2、主要措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92年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中小企业采取改组和合并。
3、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14大)。
三、P.43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