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和春节都算是过年。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节的相关历史缘由,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春节的相关历史缘由
中国春节习俗
春节传统食物
过年准备哪些年货
小时候过年常吃的8种糕点糖果
春节的相关历史缘由
春节不仅是中国一宗巨大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在为世界传承文化。春节,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对于我们来说光明而温暖。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正旦、元日等,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民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作为岁首新年,春节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至少叁千年的历程,其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从本质意义上说,它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
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作为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应该在夏商周叁代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尔雅?释天》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唐虞时代大概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以“载”称年,是表示时间的运行与变化。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了下来。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叁千年。
秦汉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脱离早期塬始宗教信仰的影响,人们的岁时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依从自然月令的时间习惯逐渐改变,岁时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协调受到关注。作为岁首的春节,在秦汉以后社会意义明显,朝廷将岁首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
秦代至汉中期前,岁首在夏历十月,十月初一为新年。汉中期以后,岁首在正月初一,称为正月旦、正旦等。正月旦是汉代皇家的重要庆祝日,朝廷要举行大规模朝会。在朝廷的影响下,汉代民间将年节民俗活动由传统的腊日、腊明日移到正月之旦的“正日”。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了东汉时期民间正日的祭祀仪式与庆祝活动。首先,祭祀祖先、礼敬尊长是汉代正日礼仪的主要内容。全家无论大小,按尊卑等次列坐于先祖牌位之前,家人怀着喜悦的心情依次向家长敬酒致贺。其次,拜贺宗亲乡党。正日家庭祭祀庆祝仪式之后,人们走出家门,拜谒恭贺亲族与邻里,利用年节时机,沟通自己与亲族、邻里的关系。后世正月拜年的传统即由汉代正日新年拜贺的习俗发展而来。
<<<返回目录
中国春节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
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返回目录
春节传统食物
1.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2.馄饨: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3.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4.饺子: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返回目录
过年准备哪些年货
1、春节用品。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福字或在家中挂上国内结、红灯笼等装饰物品,有辞旧迎新,增加喜庆之意,因此,这些用品是必不可少的年货。
2、肉类海鲜。
要准备的肉类有鸡肉、猪肉、牛肉等,海鲜类的有虾、鱼、干贝等,干货类的有香菇、木耳、紫菜等。过年时在年夜饭上,鱼和饺子是不可缺少的两道菜,吃鱼寓意年年有余,而饺子也是必吃的,准备年货时,买的肉类海鲜可以用于蒸、煎、炖、煮、拌等菜品的制作,用于一家人吃年夜饭,或是招待客人。
3、瓜果蔬菜。
过年时,吃的菜很多都是大鱼大肉类,吃太多不容易消化,因此可以准备些蔬菜、水果,能够解油腻,如葡萄、橘子、苹果、柚子、青菜、萝卜、玉米等。
4、坚果零食。
准备年货时,可以准备些如瓜子、坚果、花生、糖果等类的坚果零食,既可以用来招待朋友,也能拿来当做礼品送人。
5、酒水饮料。
酒水饮料也是过年时的必备干货,尤其是很多地方都有习惯将白酒或者红酒作为赠送亲友的年礼,或者在一起吃饭时,也会喝上两杯,因此,酒水也是必备的。对于一些小朋友们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牛奶饮品,如纯奶、酸奶、乳酸菌等。
<<<返回目录
小时候过年常吃的8种糕点糖果
第一种:桃酥
推荐理由: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家里总会买个两卷桃酥,以前都是用油纸包着,每一卷都是10个左右。桃酥,酥香可口,酥得掉渣;吃的话一定要用手放在嘴下面兜着,否则容易掉得到处都是。每次桃酥吃完,将手中所有的渣渣一起倒入嘴中,啊呜一口,太香了回味无穷。如今偶尔也会吃桃酥,更多是一种回味,回味记忆中最美好的味道和那份童年的纯真。
第二种:黑芝麻花生糖
推荐理由:过年要吃糖,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日子和和美美。黑芝麻花生糖也是小时候 我最爱的传统糖果,加入黑芝麻、花生酥香可口,甜而不腻。它以传统熬糖工艺制作而成,外观说起来就和现在mini版的“坚果能量棒”有点类似。
第三种:花生牛轧糖
推荐理由:小时候最爱的糖果,虽然现在牛轧糖口味非常多,比如抹茶味、黑芝麻味、草莓味等,食材也很丰富,但是还是最喜欢经典的花生牛轧糖的口味,入口略有点硬,咀嚼一下慢慢会变软,奶香十足,花生的脆香融入其中,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第四种:炸麻团
推荐理由:过年吃炸的美食,有红红火火之意。圆圆的麻团,更有团圆美好的寓意。炸好的麻团外酥内嫩,香糯可口,美味极了。小时候家人煎的时候,就非常香,我总是缠着妈妈先给我一个吃,吃货本性无疑。
第五种:脆饼
推荐理由:西亭脆饼是我们南通西亭地区的特产,在2009年被评为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亭脆饼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以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酥香甜脆、美味可口味特色,民谣有云曰“西亭脆饼十八层,层层分明能照人”。
第六种:油馓子
推荐理由:油馓子也是小时候特别喜欢的面点小吃,是以面粉加少许食盐用水揉成面胚,经过饧面、切条、搓成条状,将面条来回抻开成均匀一致的馓子条,在油锅炸至金黄。油馓子口感脆香,不仅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开水、放入红糖冲泡,值得一说的是油馓子用于烧汤也是自然鲜美。
第七种:炒米糖
推荐理由:小时候总能在集市上看到现场制作炒米糖的摊位,摊贩会支起一口大锅,将洗干净的米在锅内不停翻炒至金黄,盛出,将糖熬好后,放入炒米,混合均匀,倒入方方正正的模具中,用擀面杖压平、压实,切块即可。每次路过的时候,我都会央求妈妈买上几块,解解馋。
第八种:云片糕
推荐理由:云片糕现在超市还有卖,但是渐渐无人问津,过年吃“糕”,有步步高升,兴旺富贵的寓意。云片糕软糯香甜,做法传统,小时候妈妈掰一段给我,一边看春晚一边吃,一片一片能吃很久,美味可口。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