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归纳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建设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两大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4、国民经济调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二、(1966年夏-1976年10月)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动乱表现:1966年夏天全面发动起来。成为实际指挥部,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4、抗争: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
5、结束: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6、影响: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建设成就
1、工业建设: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英雄模范: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3、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4、作用: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 A )
A.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决定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阅读下面“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中浮夸风盛行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3.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D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一些历史事件虽然在表象上存在千差万别,但却拥有共同的性质。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的错误实质是( B )
A.制定了过高的目标
B.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主要以行政命令推行
D.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5.1958年,全国动员了大约9000万人,大搞“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C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6.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主要是为了( D )
A.克服严重的自然灾害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克服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
7.中国已悄然进入“民调时代”,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这将有力地促进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推动我国民主进程。下列选项中阻碍了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D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8.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的是( D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9.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
A.无私奉献 B.廉政为民C.改革创新 D.居安思危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 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 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 发动“大跃进”,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 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1) 根据节选图书目录判断在这一时期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怎样的美好愿望?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造成了哪些不良的后果?
答:“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不良后果: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出现了“瞎指挥”“浮夸风”“高指标”的不良现象,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导致1959—1961年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材料二
(2) 材料二图片中三位英雄模范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称谓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答:a:“铁人”—王进喜; b: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c:“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应该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爱国爱民、舍己为人的精神。(意思只要相近即可)
(5)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对国情认真分析,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守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意思只要相近即可)
如何学好初二历史的方法
一、梳理单元,提炼要点
到了期末,时间非常紧张,在历史复习时可以对每一个单元的要点进行提炼,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如复习一、二、三单元时,可抓住四大要点:(1)列强侵华的主要战争;(2)被迫签订的条约(3)各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4)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那些抗争。这些要点可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只要记住这些知识以及内在的联系,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各个单元的要点逐一梳理,再按历史分期,题型进行分类,全部要点就可以得到浓缩。
二、横向联系,以点开花
即在复习到某一个问题时,联系到同类其他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复习近代化探索时,可由洋务运动,联系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且指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复习到中国共产党的几次重大会议时,可由一大联系到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复习到农民起义时,就可以联系到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在面对侵略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样就把一个一个的点连成了一条线。这种复习方法,能够做到历史知识的系统掌握。
三、点线结合,构建体系
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复习时必须抓住范围之内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历史基本知识有点,也有线和面的问题,如何用线串起点,再用线编成面呢?比如: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要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1840年6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点。1895年4月,中国在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又是一个点。1901年9月清政府又签订了《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又是一个点。把这些点串起来组成一部屈辱史的一条线。把林则徐、左宗棠、义和团运动等串起来组成抗争史的一条线。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串起来组成中国人民探索史的一条线,三条线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这个面。
四、连线列表,提升能力
有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连线的方法复习,特别是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用这种方法来复习,显得简单又明了。如复习三大战役时就可以列表格(表格项目有战役名称、时间、指挥者、意义)复习,这样复习一目了然,某些事件和其影响(意义),某个人物与他的著作、发明,还有一些中国历史之最等知识点都可以用,既复习了历史知识点,又培养了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五、有效记忆,事半功倍
历史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背不记是学不好的,但记忆也是有决窍的,同学们可以试一试,每天用睡觉前3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诵一个单元的内容,带着记忆睡觉,早晨起来再回忆一下,看看效果怎样。同时记忆是个反复的过程,每天在记忆新知识点之前一定要再复习一下昨天的旧知识,这样才能确保效果。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