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中秋节送礼_八月十五送什么给父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2中秋节送礼
月饼
其实老人就像孩子,老人对于零食还真是挺喜欢的,掌握了原则,送什么就好说了。送给老人的月饼,口味要重一些,甜一些,有些老人牙齿不好,还最好要软一些。这些月饼比较适合送给长辈。
一件外套
中秋节过后天气就越来越冷了,太名贵的服装,他们往往舍不得穿,多数时间是把它们挂在衣橱里饱饱眼福;太花哨的服装,他们穿不出去,衣服不要选的太过张扬。当他们穿着你的孝心徜徉在大街小巷时,脸上一定会挂满骄傲和微笑,子女就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
生活必需品
比如说父亲几乎每天都要用的电动剃须刀,随时都会端起来或者携带的水杯,母亲喜欢的茶具,睡觉前可以暖被窝的电热毯,可以暖手的充电用具,一副可以御寒的手套等等。关心父母的衣食起居,就是最贴心的孝敬。
中秋节的六大禁忌,你知道几个?
第一个,切记:男人不能拜月
中秋拜月,是一个传统中秋项目。但有一个禁忌,即男人不能拜月亮。因为月亮属于太阴,是阴象之物,且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拜月活动只能又女性参加。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第二个,有四种女人不能拜月
除了男人之外,还有四种人不能拜月,(1)体弱多病之人;(2)刚流产或生育之人;(3)刚失意或运势差之人;(4)刚般新家却没有“闹房”之人。现代社会已经没有迷信之说了,但还是谨慎拜月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第三个,出门前回家后要烧香
古人很讲究,出门前烧高香,表示保佑出入平安,一帆风顺。回家之后,也要烧高香,因为这有两个目的,(1)感谢保佑,(2)为今后一年的出行平安祈福。其实,古人做很多事,出门前回来后都要烧香,一般烧一、三、六、九支。
第四个,头发不能遮挡住额头
在拜月的时候,头发不能遮挡住额头。因此,有刘海的女生,最好把自己额前的头发捋向后边或者两侧。在古人眼里,额头代表了一个人的神灯所在。在拜月时,神灯被挡,属于重大忌讳。
第五个,月饼必须要很圆很圆
当一轮圆月高高挂起之时,虔诚的人们设坛燃香,陈列月饼瓜果等拜月亮。这时候,有一个细节很重要,即月饼等,必须很圆很圆。道理很简单,月饼又叫团圆饼,吃了让全家同心协力,团结不离散。否则,大家可以想象。
第六个,新媳妇不能乱吃月饼
众所周知,新媳妇在过中秋节上忌讳很多,最大的一个是在哪过的问题。传统习俗里,如果第一年在哪家过,那么接下来几年都要在哪家过,否则公公就会遭遇不测。这一点,在很多地方如今依然很讲究。
最后,要提醒一点的是,无论男女,在中秋节这一天,注意行房。如果实在忍不住,那么最好不让月光进房间,即封闭好房间,然后再做。因此,野外、阳台、室外等,最好还是克制一下吧。未知的神秘,不代表就是迷信。
手套等等。关心父母的衣食起居,就是最贴心的孝敬。
中秋节的来历
首先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的意义,来考察它的由来,农历八月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空中,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而中秋两字,最早在《周礼》有记载:“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传统历法对它的解释为: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因此被称“中秋”。
传统风俗举例
1.打糍粑:糍粑与月亮一样也是圆形,意味着团圆、团聚,因为是极富粘性的糯米做成,所以象征把大家粘在一起,永不分离。
2.博饼:流行于福建闽南一带的活动,大家通常围坐一桌,放个大碗,往里面掷骰子,以六个骰子轮流投掷,博取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个等第,并按等第获取不同的奖励。
3.赏花灯:其种类多样,有放在水里的,有悬挂于树上或屋檐的,例如江浙一带会有小水灯数十万盏,漂浮在水面上,宛若群星灿烂,引众人驻足观望。
有什么节日意义
首先它是作为我国公认的团圆节,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金樽对月、抚今追昔、共享盛景,给人的记忆最深刻、最鲜活,最能促人在思考中品味节日的价值意义,并使之成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文化基因。远在他乡的游子,会借此机会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人们把月圆当作圆满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其次秋天正值收获的季节,因此还包含了祈盼丰收、幸福的寓意。还有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