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前预习的原理是什么

admins

学生课前预习的原理是什么

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有效的预习有助于这些学习方式的实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生课前预习的原理是什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课前预习的原理(精选篇1)

持之以恒,习惯养成。

教给了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如果仅布置预习作业,老师不及时检查,这就给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孩子有空子所钻,容易使学生认为老师也不重视预习作业,自己就可以马虎,久而久之便不做了。

所以及时检查这一步尤为重要。我在布置预习作业的第二天必定是将孩子的语文书收齐批改的,对预习做的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对没预习或马虎的孩子要找谈话,询问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教育。对预习进步大的孩子更是予以大力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此外为激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每周统计预习作业得花数最多的学生,发班级喜报,同时对其他学生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反复实践。三年级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转折的关键期,也是转变的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更为重要。

从一开始的要求,到检查督促,一段时间后,一小部分的学生不用老师提醒也知道要预习下一课了。这样就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这部分学生就可以让老师省心不少了,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暂时还没有养成预习习惯,那么就需要教师仍然去提醒督导,但我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终能让预习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为。

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时间一长,学生才能养成这种习惯。今后即使老师不布置预习,学生也能在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预习真正发挥出了功效。

学生课前预习的原理(精选篇2)

(1)读

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及参考资料,必要时还需要阅读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课文,有针对性地复习新课可能涉及到旧课知识。

这里首先牵涉到一个读书方法问题。要进行预习,必须学会读书。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学习,应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要求。课前预读对阅读的理解层次要求不高,如果将读书划分为粗读、细读和精读三个层次的话,那么课前预读只要求达到由粗读到细读的层次。

粗读,即用较快的速度概览全篇课文,观其大略,了解梗概,从而对新课有一个粗略和直观的印象,并对课文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细读,也就是仔细地阅读。细读中应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及个人的疑点所在,要求能把握中心,初步理解课文。

粗读课文以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感觉,这证明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指向,它会驱使自己的思维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这时应回过头来从本节课文的开头分节细读。在细读中对于重要的概念和定理常常需要“咬文嚼字”似的阅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理解概念和定理中最关键的字、词、句的特定含义。

预习前能草拟预读提纲,然后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和理解课文。预习提纲可根据与现行教材配套发行的各学科教学目标手册去拟定。手册中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且已划分出能力的达标层次。因此预读提纲不一定专门去写,可直接在手册上勾画或作些说明即可,只是要求心中必须有目标,有预习提纲。像这样一种有目标导向的预读课文比完全盲目地去阅读效果要好得多。

(2)画

画,即阅读时对课文中有关概念、定理和重点圈点画线,或者是注眉批、分段落。必要时还需要准备一个专用的练习本上,特别是预习理科教材,阅读时准备好一支笔和一个练习本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小看这阅读中的圈圈画画,它留下来的往往是阅读者随课文内容而展开的思维痕迹。

圈点画线虽然并无统一的规定,但多数人却有一些习惯性的标记方法。如用圆点(·)或圆圈(o)表示重要精彩的语句;用双圆号(oo)表示一段精彩内容或语句的结束;用几个并列三角形(△△△)表示课文中几个并列的观点或事务;用惊叹号(!)表示自己非常欣赏的语句;用问号(?)表示对课文中有关问题的质疑;用波浪线(~~~~~)表示关键性的语句和段落;用加重点(………)表示段落中关键性的字;用单直线(_)、双直线(=)和三直线(≡)表示课文中重要程度不同的概念或定义。

每次阅读时可用颜色不同的笔加以勾画,这样有利于区别阅读的层次。不同颜色代笔不同的见解和意义,能使理解步步深入。但要注意:有所不画,才能有所画。阅读中也不要到处去勾画,勾画的太多反而有碍于重点的突出。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会有一套自定的习惯记号,每种记号很自然地表达了他所要表达的意义,既简便明确,又节省了书写的地方。

但有时单靠符合是不能完全表达其意义的,这时就需要眉批,一般在书的天头、地脚、段尾或篇末的空白处都可以随读随写。内容诸如段落篇章的简单提要,阅读中的个人见解,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以及对课文中的问题质疑,等等。

学生课前预习的原理(精选篇3)

预习数学课可以用:“一划、二批、三试、四归纳”的四步预习法。

“一划”即:认真阅读数学课本上所学的内容,用红笔将重点知识或自己暂时看不懂的,列如:工时、性质、判定以及推理过程等,用“波浪线”或“方框”圈画出来。

“二批”即:把预习时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地方或有自己独特见解或不同的解法等,用红笔在书中空白处批注出来。

“三试”即:在预习本上将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进行尝试性做一做,从而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

“四归纳”即: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题方法、添加辅助线的方法等、琢一进行归纳,有条列的记在预习本上。

学生课前预习的原理(精选篇4)

如果不给学生留充够的时间,预习就会落空,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效率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小自习,也可以利用早晚自习课的时间,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按照四步预习法进行预习,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预习时的问题收集,掌握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个性与共同性问题,以便上课时有的放矢。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做到以上三点,不但能琢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而且课堂效率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课前预习的原理(精选篇5)

课前预习的任务

1、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2、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

3、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4、尝试做课后练习;

5、适当做预习笔记。

做笔记要看时间而定,如果预习时间有限,可以把对教材内容的认识、收获或疑点、难点简要地写在书的空白处。如果预习时间充分,可以选重点做在笔记本上。笔记的主要内容是:

①将预习中自己已经理解的问题有条理地写下来;

②将预习中自己无法解决的疑点、难点整理出来,以便向同学、老师请教;

③记下在预习中自己对教材的重点的预测和估计。

预习笔记的好处是:可以使自己对新知识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甚至有独到发现。做笔记时要注意:

①选择重点学科做预习笔记;

②笔记本上可适当留些空白处,以便上课时随时补上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映心摘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