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别告诉她》电影观后感,《别告诉她》观后感

admins

  电影《别告诉她》女主奥卡菲娜凭借出色表演夺得第77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大奖,小编整理了2020《别告诉她》电影观后感,《别告诉她》观后感,欢迎参考借鉴。

2022《别告诉她》电影观后感,《别告诉她》观后感

  《别告诉她》电影观后感一

  浩浩婚礼前全家人有一顿团圆饭,亲戚打听碧莉在美国多长时间能赚一百万,碧莉说很久,亲戚说在我们这儿“分分钟”的事。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赴美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亲戚明明看到移民美国让碧莉变成了不把钱当事的人,30岁没有立业也不成家,还是想把自己的小孩送去接受教育,哪怕他去了不回来。

  答案就在吃饭时讲述的碧莉童年故事里。刚移民到美国很穷,父母负担不起碧莉钢琴学习费用。教堂牧师知道后给了碧莉钥匙,邀请她来弹教堂里的钢琴——无条件的爱。比起亲戚把养孩子当股票投资,这是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这种美好的生活必然是建立在肚子吃饱了几代人之后。饥饿当前,人的眼里只有食物,填饱了肚子之后才开始讲究尊严、归属、爱、自我实现。越穷的地方父母越大概率把养孩子当防老的投资,越是经济上自由的父母越有可能允许孩子自由成长为自己。

  简言之,我们吃饱饭的时间太短了。然而就在短短几十年吃饱饭之后,中国人也开始谈论如何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了。在北上广深虽然生存竞争激烈,但是明确把养孩子当成做生意会被鄙视的,歌里颂扬的也是“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可以想见稳定富足中再过几代,人们会逐渐从饥饿应激状态的思维中转变。

  《别告诉她》电影观后感二

  赵淑珍奶奶从16岁开始接触表演,到今年刚好60年。在这一甲子里,她从话剧演员出发,经历了电视录像时代、电台时代、剧集时代,再走向大银幕。表演的缘分或许是从小学时期就结下的,今天的奶奶还记得那个场景:“学校汇演时,别人都说未来要做工程师,来要做医生,而分配我的那句台词,就是我将来要做一个人民的演员。”

  时针拨回到1960年,16岁的赵淑珍被同学领着站在哈尔滨话剧院的门口。当时剧院成立才仅仅三年,赵淑珍没进过所谓的科班,也没有理论基础,就稀里糊涂地参加了面试。考官给她讲戏,刚念了一段台本,她突然就哭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哭戏”让考官看到了赵淑珍的悟性,她也由此得到了一个爱称,叫“小猫”。

  大图模式

  后来的“小猫”,从老师身后亦步亦趋的学徒做起,在舞台上跑过龙套,也坐过马拉大板车去农村演出,并逐渐成长为哈尔滨话剧院的当家女一号。辉煌时期,哈尔滨话剧院曾经与北京人艺、上海人艺、辽宁人艺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话剧院。赵淑珍也收到了数不清的来信和采访邀请,还曾与剧组一同到希腊演出。

  70年代,中国步入电视录像时代。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剧的概念,都是两集、四集的短篇幅录像。赵淑珍也有幸成为了最早一批进入电视剧行业的话剧演员。1992年,长篇电视剧《年轮》播出,这部描写东北哈尔滨知青聚散离合的连续剧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在其中饰演王小嵩的妈妈这个角色的赵淑珍也成了知青红人。如今她再回哈尔滨,那些60岁的知青见到她还会和她合影,亲切地叫她“王小嵩的妈”。

  最近赵淑珍也频繁地以“奶奶”身份活跃在荧屏里,她最为年轻观众了解的角色,还属《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王老太太”一角。这个偏宠康姨妈的反派角色虽然出场时间晚,却给观众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别告诉她》电影观后感三

  从“小猫”,到“猫姨”、“猫奶奶”,赵淑珍在舞台和镜头前塑造了或霸道,或张扬,或温柔,或厉害的各式角色。但最让人动容的是她一直对表演保持着简单而纯真的热爱。谈到自己的退休计划,赵淑珍温柔地说:“我是这么想的,只要我记忆力还好,身体还能承受得了,我都要接戏。在我这没有说我累了,我要歇一会儿,或者这个戏太多、太累,我不接,我还没有到这个份上。”

  界面文娱对话赵淑珍

  界面文娱:《别告诉她》在国外颁奖季表现不俗,那些观众的反应怎么样?

  赵淑珍:我还没看,不过国外有几个朋友给我发来了微信,说看了这部电影好感动,你演得太成功了。我就以为这是鼓励我,因为我想象不出有多么成功。结果美国发来邀请函,一天安排三四个采访,我才真正地感受到我在美国是真受欢迎。

  那些观众结束之后围着我握手、照相、拥抱。有一些好莱坞的派对,虽然来的明星叫不上名字。但他们都特别亲切、真诚。他们握着我的手,含着泪说你演得太感人了,一个个地又跟我照相。我才真实地感受到这部影片确实是在美国大火了。

  界面文娱:您也在美国大火了。

  赵淑珍:这个奶奶为什么让他们那么喜欢呢?我总结来总结去,确确实实是因为美国在亲情方面比较淡,这部片子主要写爱、亲情,传达了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孝道,确实打动了美国观众。所以我也跟着火了。

  《别告诉她》电影观后感四

  碧莉痛诉当年爷爷得了癌症后没有人告诉她,之后再回来,爷爷就那么“消失了”。母亲振振有词:为了你的学业呀,学业要紧呀。人们的饥荒心理(生存焦虑)转嫁到孩子学业上最为普遍,也最容易为社会所理解、接受。

  我们从两个方面看这个问题。一是纯逻辑。耽误了今天、今年的学习、考试,明天、明年可以继续,爷爷只有一个,生病期间的陪伴和去世后的告别,只有一次。孰轻孰重?二是从心理学角度。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讲,完整地经历了亲人生病、病逝、丧失、恢复的过程,事情结束,我们继续向前生活。未成年人在此过程完全不知情,不能陪伴和告别,这是“未完成”事件,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如遗弃创伤,伴随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碧莉在两岁多时寄养在奶奶家,六岁移民,她承受了太多遗弃创伤。

  30岁仍然在为房租犯愁,谁敢说碧莉一定不是在重复童年被遗弃的惨剧呢?碧莉乘车路过幼年和奶奶居住过的地方,一再地表示想再看看,她想看的是什么?自己的根以及消失的一切:爷爷,长春的家,北京的家。

  我们传统上对做人有非常高的要求,喜怒不形于色原本是指极高的情绪管控能力,由于很难办到,大家强行把情绪、情感压抑、隐藏起来冒充高明。

  《别告诉她》里一家人都瞧不起碧莉隐藏情绪能力低下,实际上这家人里碧莉最健康。科学地讲,情绪需要疏导、宣泄,碧莉哭诉她想留在国内陪奶奶的那场戏,她把爷爷去世被瞒、现在要瞒着奶奶病情的情绪、情感表达得准确自如。大伯海滨、堂弟浩浩强压着情绪,结果都崩溃了。碧莉正常流露情绪像小河淌水,自然流动,情绪崩溃像洪水泛滥,拔树毁屋。我们自诩隐藏感情的能力高明是个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大炸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映心摘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