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通用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策略
高考的历史科目虽然不是最难的,但是考生想在历史考试上拿高分也不容易,让我们看看有什么复习历史的策略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通用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策略,欢迎大家来阅读。
通用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策略篇1
一、学会整合知识点
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多且杂,为了让自己的复习更加有效率,考生就要学会整合知识点。考生可以按照历史发展的阶段来整合各章的知识点,把相关的那些零散的内容整合到一起。例如以古代史第一单元的先秦为例,主要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这几个阶段,考生就可以以历史发展的时间段来整合知识点,当然整合的时候可以分经济、文化、政治、民族关系这四大类。分类整合知识点会梳理的更清楚。
二、不要看太多课外书
高中历史考生最好的复习资料就是教材,考生把教材吃透了,那分数绝对不会低,根本用不着去看课外书。但有些考生偏偏买了很多的课外书,原因是怕自己错过了重要的知识点。可是盲目的看课外书,考生要记的东西只会越多越杂,从而导致考生漏掉了重点,降低了复习的效率。因而,考生只要把教材吃透即可。
三、要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的复习,第一轮主要目标是掌握基本知识,而到了后期复习的过程中,考生就要慢慢的建立知识的框架体系,将抽象的知识立体化。毕竟高中历史的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式或者是叙事的方式,而并不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的方式。所以,如果考生不建立知识框架体系,那就会造成知识点记忆紊乱,。因而,平时考生就要花时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记知识点需要讲究方法
高中历史的理论知识很多考生都是死记硬背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记忆方法。虽然说死记硬背也有效果,但效果不高,考生还是要讲究方法。考生可以试一下感官协调这个方法,就是把自己多种感官协调起来,记知识点的时候,除了用眼睛看、用脑想以外,考生还可以多动口,多动手,来增强自己记忆的效果。
通用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策略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二、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经历过高考,对高考知之甚少,且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得分能力低。具体表现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科优势不明显,需要重点培养;②“尾巴较大”,尤其是普通班的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考试不在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相对较弱,需要下工夫加大挖掘潜力。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三、复习目标
通过一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备战高考。
四、复习思路
依据《考纲》《说明》,优化复课理念;依“纲”据“标”,优化复习内容;重视复课设计,优化复课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复兴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五、复习步骤
一轮是单元复习阶段,做好基础知识复习,整合各模块,狠抓细、新、活,严抓知识点、突破点、考点,规范答题思路、步骤。同时进行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基本遵循课本顺序,适当调整,针对高考考点进行有效复习,特别是一些重、难点以及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视角讲解,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用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策略篇3
一、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第一,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
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对于大部分现在的高三学生来说,还是茫然无措的。如果睡眠时间不能保证,文体活动时间被挤占,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
很多学生在平时复习时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把学习历史等同于完全的背书,这显然不利于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等学科能力的培养;对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没有积极主动的请教、咨问,而是采取放任、得过且过的态度。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与行动,显然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三,复习方法不明确,不得学习要领。
虽然经过了高一、高二的历史学习,但如何才能高效的应对高三的历史学习呢?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的高三学生来讲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仍处于摸索阶段。学习方法不明确,茫然无措,直接导致学习兴趣消减,成绩下滑也就在所难免。
第四,应考能力有限,解题技巧缺乏。
通过高三上半学期的几次考试卷面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在对考试时间的总体把握、考试过程的心理调适、阅题解题的思维能力、历史语言的组织表达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指导提高考生的应试水平势在必行。
二、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指导建议
深信每个高三学生都想走上学习的成功之路。要想走上成功路,除了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事实上,只要是在学习,不管是否意识到,人们都在选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所用方法有优劣之分罢了。学习得法,事半功倍,不但能帮助考生在高三的一年间顺利前行,取得优异成绩,更能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而让人终身受益。
其实,达尔文早就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学好高三历史有哪些方法?怎样去掌握这些方法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领悟和去年高三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指导建议:
(一)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
为什么要安排好时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高三都是极其紧张的一年,只有科学的安排,才会有较高的效率。人通常都有惰性,时间安排表则可以成为推动你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外部动力;时间安排表也可以阻止你避开不喜欢做的事,确保你有计划地、有序地学习与生活;当然,它也有助于你合理地安排好各科的复习。
怎样安排科学地学习时间?一般而言,周一至周六白天的时间学校已作了安排,学生需要安排的主要是早晨与晚上以及周日。安排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是:
1、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
在夜自修期间,原则上应以50分钟为一个学习段,然后休息10分钟。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2、合理安排夜自修的学习内容
夜自修的时间十分有限,共三个小时。所以一个学科的学习时间一般不能超过一小时,这样会让你的学习效率提高30%。学生不仅要注意限时完成既定作业量,还要注意阅读、练习和背诵记忆相结合,使自己不同的器官交替进入学习。在做练习时,原则上要先做好复习,而不应该是边做边翻。
(二)务求理解记忆。
进入高三,记忆的问题就摆到了每一个考生的面前。通常,在进入文科班以前,记忆力好是不少同学自以为拥有的一张王牌,然而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面对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这张王牌似乎就难以招架了,于是不少同学就对自己的记忆力丧失了信心。这当然是不利于这至关重要的一年的学习的。
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中,有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高三阶段的学习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其它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哪里没有记忆,哪是就没有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文科综合能力的考试,把记忆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综的“能力要求”就是只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并在实际的考试中以再认与再现两种方式进行考查,试题量还不少。
对记忆力要有正确的认识。记忆力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记忆力强,大大有助于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的背景下,一些老师与同学以“发展能力”为托辞,把记忆力放在次要地位,似乎记忆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是对立的,这当然会制约记忆力的发展与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忆力不完全是天赋的,凡是有心人,采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拥有较强的记忆力。关键在于行动。
1、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信心是成功的阶梯,灰心是成功的绊脚石,死心就是失败。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朋友们,如果你对自己缺乏信心,请记住: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有信心者,他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假如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请你每天大声地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我一定行”。有人也许会说:我很想努力,我也想学好,赶超先进,但是我的基础太差的,与别人已经拉开了很大一截距离了,我还有希望吗?我想这个问题不应该问别人,而应该好好地问自己。请你记住:“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后悔,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因此,我们首先要从下定决心开始,人生是从下 定决定那一刻开始的。“想要”和“一定要”是不一样的,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困难,可是当你下定决心以后,它就变得非常简单。成功永远取决于你要不要,而不是能不能,下定决心,就是在向自我挑战。同起点低、基础差并不可怕,关键是你想不想振作,你想不想开始,你能不能坚持。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个开始,如果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半途而废,那么你的一生将一事无成。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2、善于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没有理解的历史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的。目前的历史高考要求再认再现的历史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语言或者形式的转换,即使是选择题,也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等才能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必须理解透彻基本知识点,比如重要历史概念、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历史结论等等,还应该善于去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那应该怎么做呢?
其一:要正确处理好教材、笔记、提纲的关系:以教材为本,以笔记为辅,提纲为固。
高考中几乎所有的知识点皆源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阅读教材而不脱离教材。阅读教材不是简单的逐字逐句的从头看到尾,而应该是读懂了用脑子思考了才能算是阅读。阅读的首要内容是目录及其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体现了各单元、各子目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经常在复习的时候能够首先浏览这些内容,对教材的单元脉络及相互间关系了然于胸,有助于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和基本线索。
如:必修Ⅲ第三单元基本脉络: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方案
必修Ⅱ第二单元“世界市场形成”基本脉络: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方案
以笔记为辅,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和复习。笔记它承载着教师授课的要点及思路,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知识框架。因此笔记是相当重要的,而且应该充分的发挥出笔记的最大作用。即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笔记进行仔细的复习。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提纲和《创新设计》为固,主要是为了检验和巩固复习的效果,使自己对复习的内容更加的明了。
其二:要学会复习过程中的自我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等方法。
■ 归纳: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内容也相当的众多,为了便于记忆,就必须要学会自我归纳。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中国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等。
■ 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如必修三第二单元总表(附后)
■ 比较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如:试从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社会影响等方面比较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与同时期中国批判思想的差异性。
3、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及时循环复习。
(三)考后总结。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
要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慧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
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
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不能不重视总结。
三是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名人有言,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所以,下决心应当是在了解情况之后。另一方面,了解了情况,却没有有的放矢的行动,总结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善于在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怎样总结?
首先是按一定的项目分类,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找出主要的失分领域。
如可以设立“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和“审题错误”等项目,对全部失分进行分类,得出失分率,这样就可以大体了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设立“人物”、“事件”、“时间”、“地域”、“术语”与“评价”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男生常常在“时间”领域丢分,女生则常常在“地域”领域丢分。还可设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国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一般而言,世界史常常是弱点。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如“审题错误”是众多同学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时间不够用造成的?是心理紧张造成的还是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又如“考时忘记了”也是常见的失分原因。那么,是识记不牢固,还是过于紧张?是过于疲劳(身体不好),还是思维不够敏捷(根本就没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种具体原因大体都可归入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
最后是制订整改措施。
没有具体的措施,光说“今后要努力学习”等于不说。在找出找准失分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抓住主要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此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当然,同样重要的是以后的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再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与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只有转化为每位学生的日常行动,才会产生积极效果。
通用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策略篇4
近几年来,历史考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题型固定。
2、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内容兼顾,政治史内容比例最高,次为经济史,再为文化史。
3.记忆要求降低,能力考察突出。
4.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
5.现实热点穿插在题中。
针对历史考试的趋势,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
1.必须全面复习。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这些题型的考察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通用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策略篇5
(1)首先关于背书。
在高中时很多同学都问过我,我是什么时候背历史书的?没怎么见我背书,但老师上课问时间事件时我总能对答如流?这就要涉及我所说的方法了。其实我只是没有死背书而已。历史的知识点很碎,它不像政治一次就是一大段,必须联系的一字不落的记住,而是需要反复而深刻的重复。
我记历史知识点主要分三遍。
第一遍就是在看书的时候了。前面说如果有兴趣的前提下看历史书就跟看小说一下行云流水,一目十行的看是第一遍。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发生在预习情况下,所以这时候记住的一般都是新奇的,特别的和简短的。这就够了,有个印象在脑海。
第二遍则是在上课的时候。上课必须要保持80%的时间是完全跟着老师的,这点很重要。如果你能整节课都跟着老师的讲课内容,你会发现你又知道了昨天看书没有看见过的或不理解的知识。当然这跟老师上课的方式,好坏有关,但无论怎样上课用心听,不但可以扩充你的只是范围还可以巩固你的课前知识点。
第三遍就是做题了。首先你要养成一种好习惯:当你不熟悉这个知识点,或者只是不确定这个事件的时间地点影响利弊时,一定要翻书。去在书上寻找正确答案,比你看答案解析,问同学答案更有效。你自己找到时,接触的是自己的记忆力,是直接的,清晰而准确的。你自己就会对自己这次活动记忆犹新,从而记住这个知识点。而从别人那获取信息时却是间接的,印象总不深刻。
(2) 除此以外,我还要强调一下看书的方法。
不是说学历史靠刚刚三遍背书背知识点就够了。下来没事的时候,或者做数学英语疲乏的时候也可以翻翻。这时候翻就要注意细节了,比如上次选择题错的地方,比如那些专家诊断和历史纵横,多看两遍。等到做题多了以后你会发现很多题点都在里面有提及,而且经常被忽略。如果你要愿花更多的时间来看书,那就注意看每一课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意义分别都是什么。
而且要注意有一种全局的意识,因为我们现在用的教材是必修一二三政治经济文化分模块来讲课的,对于同一时代发生的事情不能自主的合并也就没有统一的意识。
就像我们在必修一里会学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必修二里秦朝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在必修三里讲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重法苛令;而在选修一中我们学商鞅变法告诉我们秦朝怎样走向强大的。这些都事发生在秦朝的事,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这就是时代背景,也是我所说的全局意识。
(3)然后,上课听讲很重要。
上课认真听,如果效率高的话,下来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的。高三一轮复习主要是巩固基础。很多同学在高一时没有认真学,即便是为了会考也只是泛泛的粗略的学,所以现在听讲很重要的。而且为了扩充知识面,老师会加一些以前没讲过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或概念进来,所以做笔记有必不可少了。对于做笔记的观念,我个人是认为最好先听后记。先听明白在说什么,再记下来。
如果没跟上的话,下来可以找同学补一下。否则一味的记笔记,反而不能真正理解笔记的意思。我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特别喜欢用PPT,并且放了很多补充材料新奇故事。遇到整理好的知识点就连忙做笔记。一度我们上历史课就只有抬头低头记笔记的样子,导致我们下来花很长时间来整理笔记。
后来,我就不跟着大家一起盲目做笔记了。我看到知识点先读上两遍再记,这时候就相当于背了,记在心里反而写的更快,理解也更深刻。而在高三后期,上课笔记就不用做太勤了。这时候老师基本讲的是通史 更多的是要跟着老师理出一条线来。
通用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策略篇6
一.数字浓缩法
数字浓缩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三点(涿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数字浓缩法在运用时需要充分地思考、认真地分析和仔细推敲,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如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可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次重大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个阶级的产生(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一次失败的变法(戊戌变法)”,这样,中国1840年到1919年的线索就非常清楚了。
二. 口诀浓缩法
口诀浓缩法就是以整齐压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形式上近于顺口溜,内容上极其概括,然后实行强化记忆。应用时根据口诀进行联想展开,达到准确、全面记忆的目的。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可编成口决:“战国到,大变革,争相表现无共鸣。鲁墨翟,把民惦,兼爱非攻与尚贤。孟荀子,各承儒,民贵君轻与唯物。庄承老,唯心说,鄙视利禄世唯”我”。韩非子,法大成,力主改革”法为本”。”口诀浓缩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要动一番脑筋,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这是要下点功夫的,不过,一旦编好,便终生难忘。如“战国七雄形势图”中七国名称和方位可编为“东齐西秦北燕南楚,赵魏韩在中间”;在复习“张骞通西域”一目时,我将课文内容编成“首行凿空再行通,张骞终使西域拢。都护设置始归公,丝绸之路畅西中”,其中就包含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与中原联系密切、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开通等史实。
三. 内容浓缩法
内容浓缩法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复习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有,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有、奴耕、井形”。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在需要回忆这段内容时,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添枝加叶”就可以了。内容浓缩法需要积极地思考和努力地筛选,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在浓缩的过程中删繁就简、择精选萃,使知识在数量上大大减少,在质量上成倍增加,显著地提高了记忆效率。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可浓缩为“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以后,一战期间)、日益萎缩和破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恢复和发展(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获新生(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6个阶段。
四. 关键字浓缩法
关键字浓缩法就是提取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关键字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如丝绸之路中的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关键字浓缩法在记忆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有时关键字浓缩后又觉晦涩难懂,这时应再以谐音辅助记忆,印象会更加深刻,不易忘记。如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可概括为6个方面: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它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还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的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这六方面主要表现在“高峰、性质、规模、特点、严惩、激励”12个字上,再将其中关键的字提出浓缩即为“高性模特严励”,谐音为“高兴莫特严厉”。浓缩记忆法是记忆的一个捷径,运用得法,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节省时间,一举两得,便捷可行。但浓缩不是万能的,不能盲目运用,一定要在理解、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浓缩,方有良好效果。
通用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策略篇7
高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一:改善记忆效率的策略
普及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主要利用历史第二课堂,开设高中历史复习记忆微型讲座,邀请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讲解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也适时地让少数在这方面学有心得的学生现身说法。当然,记忆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指望通过几次讲座就能让学生谙熟其规律是不现实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持久关注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还分工编印了名为“探究人脑记忆奥秘,改善历史记忆效能”的小册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和消化。
高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二:杜绝满目地背诵
高中历史课外书看得太多太杂溶剂记不住,甚至混乱你原本已经记住额高中历史知识,这个现象在我们当时的班上的一些女生身上我感觉特别严重,这是个误区。
高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三:调动各种感官
实践告诉我们,记忆时若只有一种感官单通道地记忆,效果远不如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好。高中历史复习有效复习所以在记忆高中历史知识时,除了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外,还应多动口、多动手,以增强记忆效果。当然,历史记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在今后的教研实践中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不断挖掘校本资源,才能把“如何改善历史记忆效率”这一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为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四:理解是高中历史复习记忆的前提,而有效复习方法则提高记忆效率的保障。
而实际上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时,经常运用多种方法的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偶尔用一两种方法不到一半,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时,几乎从不讲究方法。“我脑子聪明,不需要方法”甚至成为个别优等生的口头禅,自豪感溢于言表。事实上,高中历史复习即使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从外部环境选择、高中历史复习记忆主体变通、记忆对象重组和记忆手段创新等方面去因地制宜地掌握恰当的技巧,要想铭记历史,也只能是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