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节日。关于圣诞节的文化习俗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圣诞节的文化习俗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圣诞节相关内容推荐↓↓↓
圣诞节的来历及习俗
各国圣诞节习俗大全
圣诞节演讲稿范文5篇
关于写圣诞节作文10篇
圣诞节的真实来历
在圣诞节,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耶诞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_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而_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祝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圣经实际上并无记载耶稣诞生日期,圣诞节是后人公定的。
据说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纪念耶稣的出世。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圣诞庆祝习俗在北欧流行后,结合着北半球冬季的圣诞装饰也出现了。
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圣诞节的风俗习惯
1、圣诞卡
圣诞卡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是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2、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圣诞帽。
3、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4、圣诞树
近代圣诞树起源于德国,后来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不过如今在我国,不少年轻人都把圣诞节视为情人节来过,往往会在圣诞节当天互送鲜花、巧克力等礼物来庆祝。
英国圣诞节习俗文化介绍
christmas cards (and letter):圣诞卡(写圣诞信)
圣诞卡是为庆祝圣诞节而印制的卡片,因此卡片的图案大多都有_的含义,如耶稣降生的场景、伯利恒之星等,另外一大部分则以雪景、雪人、圣诞风俗为主。
据说,世界上第一张商业性圣诞卡是1843年在伦敦由亨利?科尔爵士制作的。现在,除了从商店中购买成包的卡片之外,自制圣诞卡也很流行,一些人还会把家庭照片放在卡片当中,使收卡人感受到自己的一片心意。
有些人每年还会利用这个机会寄发圣诞信,通告收件人自己和家人过去一年的情况。听起来虽然很实用,但是圣诞信通常也会引来不满。收件人或者会觉得发信人事无巨细的流水账枯燥乏味,或者觉得发信人过于炫耀,亲戚更可能会对发信人在信件中对自己的刻画不满。
christmas crackers:圣诞拉炮
圣诞拉炮是英国人庆祝圣诞时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据说1850年伦敦的一个糖果小贩制作了第一只圣诞拉炮。现在流行的圣诞拉炮是由硬纸制成的一个筒,形状如同一个特别大的水果糖。
两人一人拉一头,纸筒断开时发出小小的爆炸声。拿到大头的人获得其中的小礼物,一般包括一顶皇冠状的纸帽子、一个小玩具、一个写着笑话、谜语、或是脑筋急转弯小故事的纸条等。
圣诞派对和圣诞大餐后,客人通常都会拉圣诞爆竹。英国人经常拿圣诞拉炮开玩笑,说其中的笑话一点也不可笑,小礼物既难看又没用。据悉历史上最大的圣诞拉炮长约181英尺,直径11英尺,是1998年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个购物中心制作的。
christmas trees:圣诞树
英国最有名的一棵圣诞树位于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鸽子广场)。
自从1947年开始,挪威首都奥斯陆每年都会赠送一棵圣诞树给英国人民,表示对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援挪威的感谢,圣诞树成了英国和挪威人之间友谊的象征。
每年的11月,挪威人都会举行有奥斯陆市长、英国驻挪威大使等亲自参加的砍树仪式。树高一般在20-25米之间,树龄在50-60年间。
运送到伦敦之后,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四傍晚,特拉法加广场上都会为这棵圣诞树举行专门的亮灯仪式。特拉法加广场的圣诞数经常被用作英国圣诞节的标志。
mince pies:百果馅饼
这种馅饼是圣诞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甜品。最初的百果馅饼名不虚传,其中的馅是肉馅,而不是今天的各种干果。
起初,百果馅饼都是椭圆形的,代表着耶稣基督出生后被放在的马槽当中,馅饼的顶部则象征着包裹耶稣的布。现在,百果馅饼多为圆形,既可热吃也可冷吃。
中世纪以来一直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如果从圣诞日之后算起的12天(直到1月6日)当中每天都吃一个百果馅饼的话,那么今后12个月内你的生活会充满幸福。
平安夜,英国的孩子们会在家门外给圣诞老人留下一个百果馅饼和白兰地,并给圣诞老人的驯鹿留下一些胡萝卜。
nativity plays:化妆剧“基督诞生”
传统上,在圣诞节之前,英国各个小学的学生们都会化妆表演一出关于耶稣基督诞生的剧目,观众包括学生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的有关人士等。剧目的场景是基督的诞生地马厩,剧情讲的是牧羊人和三圣贤前来看望圣婴、约瑟与玛利亚。
剧中的人物通常都由小学生扮演。早些年,这些化妆剧中还曾经使用真的动物,如牛和驴。但现在通常由学生化妆或者使用道具。
现在,有些学校以保护儿童为名禁止家长拍摄nativity play的录像,让很多希望炫耀自己孩子演艺才能的家长失望,也招来了很多批评。
pantomime:童话闹剧
这是英国传统的圣诞节演出活动,简称panto,观众主要是儿童,剧目一般都是根据童话改编的,比如说,睡美人、灰姑娘等。
但是,最早的时候,panto是为成年人表演的,据说起源于古罗马时代冬至时分举行的庆祝活动。当时的表演当中,一切都要与平常的惯例颠倒过来,比如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等,和现在的panto一样。
panto在18世纪时传入英国。现在已经成了圣诞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个家庭娱乐节目。panto一般从节礼日开始上演。流行歌星、著名主持人、喜剧演员等纷纷客串登台献艺。但是故事情节通常却被改头换面,丧失了原貌。
观众、特别是小观众们既要加入合唱、又要合作变戏法、还要给坏蛋起哄,给好人提醒、加油,显然比演员还要忙、还要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