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真的越来越近了,想必考生也越来越紧张了。其中备考的科目当中,语文的难度不是很大,但考生想拿高分也并不容易。那冲刺阶段语文的复习攻略是怎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复习方法
一、古文背诵题型的技巧
古文背诵这道题型对于考生来说,相当是送分题,毕竟只要考生答出古诗句就可以了。但是很多考生在这一道题上面始终拿不了满分,总会因为各种的原因失分,有的是古诗句没记住,有的则是出现了错别字,结果整句都错了。而出现这些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考生没有记牢。虽然说这类题型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可能会考察的古诗数量很多,考生并不知道会出哪一首。因此,考生平时对于每一首古诗都要记下来,甚至默写出来。每一篇都默写到位,倒背如流,那就没有问题了。
二、作文的写作训练技巧
1、发掘自己写作的特色。要写好作文,考生首先就得有自己写作的特色。这一点考生可以从日常的积累以及自己语言、体裁中发掘自己写作的特色。详细一点来说,就是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看过的书籍、有过的独特经历、看过的新颖且精彩的文章、有过好的构思等等这些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也就是写作特色。
2、推敲优秀的范文。考生写作文,有的时候不仅仅是靠冥思苦想,考生还得推敲一些优秀的范文。从范文的内容、形式、语言风格、题材等等这些方面去推敲,思考怎么写一篇好文章,对于范文当中一些写作技巧考生也可以借鉴一二,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尝试去设计几个不同的话题。写作的题目和材料一般都不是固定的,考生在考试当中碰到自己熟悉的题目和素材是微乎其微的,那考生平时就得尝试在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话题,使自己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4、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要写好一篇文章,也就意味着考生不能偏题。但是好多考生都犯了这个错误,有的是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写偏题了,而有的则是一开始就没审对题目。那平时的时候,考生就要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多去看一些写作范文的题目以及素材。
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收紧“一张网”
高中语文知识庞杂、考点零散,如不加以整理,应考时可能手忙脚乱。距离高考不足百日,各校都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对高中语文知识板块和考点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梳理。“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通过试题呈现出来的不再是单个知识点、单个题目、单个类型,而是综合性考察。因此,考生要有系统性意识,将语文知识这张大网收紧,在全面梳理考点的基础上,搭建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心中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图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第一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完成之后,考生至少应亲手绘制两次思维导图,将完善的知识体系图谱整理成册,以便随时查阅。
淘洗“一把米”
构建知识体系图谱,是为了让考生们对语文考点全面认识,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而复习进行到关键时刻,所余时间不多,在夯实基础之后,考生要想进一步提升自我,必须要转换思维,做好减法。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就是考生握在手中的米粮,考前冲刺阶段,考生需对自己手中的这把米进一步淘洗,暂放已经烂熟于心的知识点、能够驾轻就熟的题型,筛选出盲点、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找到学科复习存在的薄弱点,譬如考生普遍难以得分的论述类“夺命九分”、古代诗歌鉴赏,做专门的强化训练,裨补阙漏;找到老师反复强调的关键点,譬如试卷分数比较重的阅读板块、作文板块,只要花零散时间记忆即可增分的名句名篇默写等;找到短期迅速增分的爆破点,譬如书写训练,文言文翻译训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议论文结构训练。越是考试临近,越要清醒笃定,“淘洗”的过程必不可少。
瞄准“一个靶”
树立靶向意识,实现精准发力,是冲刺阶段备考的关键。考生不能抱着“闭门造车,出门合辙”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定要瞄准方向,看准形势。
首先要抓住特定的时间节点,如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希望工程实施三十周年等;其次要把握特殊的社会重大事件,如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等。围绕这些热点,有计划性地进行备考,寸积铢累,聚沙成塔,积累丰富的思想资源和论据素材。
其次还应明确考生作为时代有志青年的身份,无论试卷题目如何呈现,都需本着时代青年的身份意识去思考。认识时代特征、明确青年责任,把握作为有家国情怀的时代先锋应关注的民族梦想、文化自信等时代主题和德育引领、劳动精神、奋斗精神等成长话题。
近年来高考命题创设情境,凸显应用,情境巧、应用强、思辨深的特点绝对不容忽视,找准靶向,明确身份,做好充足准备应对试题情境。
摆正“一颗心”
在冲刺阶段至关重要的,是摆正心态,调整状态,对自己进行心理赋能。
语文以文化人,高考为国选才,高考语文不只是一场知识储备和答题技巧的比拼,更是心理的较量,特别是大疫当前的复习阶段,心理战烽烟正浓。牢记“稳”字诀,稳坐复习台,稳对高考时,稳中必得胜。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新课标卷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有了选考题,而选考题多是小说阅读和传记阅读。小说阅读常设的一个题就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怎样准确、全面把握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呢?教学中我们试着采用多种方法。
1、可以借助联想与想象,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头脑里“活”起来,让作品中的人物走到我们面前与我们做心灵的对话。
2、从人物描写切入,看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比如鲁迅先生的《祝福》,我们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中就可以看出她的命运变化和性格特点。
3、可以从环境切入,看人物性格成长的背景。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场所,它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可以说环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基石。
4、紧扣小说文体知识去答题。小说的三大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小说中的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法来进行描写。
学生使用这样的方法,确实对答题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很快地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文句段落,找到人物相关的描写句子,也能答出一些要点。但是,往往不够全面,容易遗漏要点,白白丢了很多分,很是遗憾。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帮助学生少遗漏要点或不遗漏要点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办法,感觉效果很是不错。现权且把它叫做“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①确定小说主人公;②以主人公为叙述对象,理清情节发展脉络;③抓住每一个情节过程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一、确定小说主人公,把握人物形象。
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
①第一人称有可能是主人公
②着墨多的人物有可能是主人公
③焦点人物有可能是主人公
④主题思想涉及的人
⑤细节刻画的人物
⑥次要人物衬托的人物
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着作品的主题思想。总的说来,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
二、以主人公为叙述对象,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1、以主人公为叙述对象,明确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
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以《药》为例,确定“药”为线索,华家是主人公之一,可以概括为:
①华家华老栓买药
②华家华小栓吃药
③华家茶馆茶客谈药
④华家华大妈上坟
2、以主人公为叙述对象,分解结构,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有个固定的结构模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般来讲,开端需要交代故事的起因,为故事的叙述来蓄势;发展部分人物性格得以初步彰显,人物之间的矛盾初步展开;高潮部分人物之间的矛盾得以激化,人物性格得以充分展现;结局部分故事已近尾声。以《祝福》为例,祥林嫂是主人公:序幕——交代祥林嫂生活的环境;结局——祥林嫂寂然地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高潮——祥林搜再到鲁镇;尾声——再写祝福的景象和“我”的感受。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而逐渐清晰并完善起来的,所以理清楚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就不会出现人物的性格形象特点及答题要点遗漏的现象。
三、抓住每一个情节过程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性格。
分析文本中的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也是全面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深入,同时也只有深入细致,人物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中肯、全面。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从熙凤“以帕拭泪”的动作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的虚伪;从黛玉的三次对于“读了什么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小心谨慎、敏感的人。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可以准确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上是对这一阅读流程的分项解说,下面以王安忆的《洗澡》为例,再对这一阅读答题流程做一整体说明。
问题:小说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
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
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阅读答题流程:
1、确定小说主人公。
小说一共出现两个人物:小伙子和他,根据作者用笔墨的多少可以确定“他”是主人公。
2、以主人公为叙述对象,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①他要搬书回家。
②他和小伙子在回家的路上。
③他回到家里。
3、抓住每一个情节过程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①他要搬书回家,砍价的过程。(他和小伙子的语言描写——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主人公小气、节俭、吝啬。
②他和小伙子回家的路上,关于“洗澡”的问答。(他的含含糊糊地作答、女人嘱咐的心里描写)——他敏感、多疑、警觉。
③他回到家里,拿出自制的橘子水——主人公善良的一面。
小说的人物性格多是在情节的逐步展开中完善和清晰的,确定小说主人公是把握人物形象的前提,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是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关注人物描写方法是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经过这样的分析思考,我们发现要做到分析人物形象全面而准确,并不是那么困难和毫无头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