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是一项科学有序的系统工程,谁能把系统安排好、组织好、调控好,谁就能在来年的高考中获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高效复习六大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高效复习六大策略
1.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计划。高考复习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考生在复习开始的时候,就应当紧跟老师步伐,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写清这么几项内容:复习目标、复习内容、复习步骤、复习方法、复习过程中的自我管控等等。考生只有这样去做,以后的复习才会有条不紊、有板有眼,复习效果好。
2.整个过程必须紧跟老师步伐。
高考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推进,将高考必考的知识点能力点全部过一遍;第二阶段查缺补漏,将第一阶段复习中有遗漏的知识点能力点、有欠缺的知识点能力点再过一遍;第三阶段套题训练,主要是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的训练。在这三个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虽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微调,但整个过程大的方面不能随意取舍,必须紧跟老师步伐。
3.要有个性化的复习策略。
前面说过,在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中,考生必须紧跟老师步伐,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完全不顾自己的实际盲目地随大流。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除了在大的方面不能过分随意外,小的方面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设计更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思路,只有这样,复习方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4.把做题训练放在首位。
高考不论你怎么去评论,但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就是考查考生做题的速度、质量,考生在做题的速度、质量方面优于他人,高考就能去的成功;反之,就有可能失败。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把做题训练放在首位,静下心来,耐下性子,认认真真地去对待,扎扎实实地去训练,高考才能取得好成绩。那种认为高考复习不必大量做题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是误人子弟的毒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千万不可相信。
5.要多反思多总结。
复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成绩可能提高的快一些;有一段时间,可能会慢一些;有一段时间,还以停止不动,原地踏步。面对这种情况,考生既不能骄傲,也不能气馁,正确的做法就是多反思多总结,反思总结快的原因是什么,慢的原因是什么,停止不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只有这样不停地去反思、去总结,才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来,如此,后续的复习将越走越顺。
6.保持住一个良好的心态。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的成绩会起起伏伏、反反复复,考生必须明白,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因此,当成绩一落千丈时,不要过分悲伤;当成绩跃上高峰时,不必骄傲自满。只有保持好一颗平常心,不骄不躁、不自轻自贱,方能在高考复习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如何复习
通过上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文字运用题从考点的角度看,有十一种题型:成语辨析题、病句辨析题、排序题或语境补写题、图文转换题(或表文转换题)、病句改错题、仿写题、语段压缩题、句式变换题、句式选用题、逻辑推断题、标点符号题。从试题设计的形式上看,既有语境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语境表述题。从考查的角度看,有三种必考题型,八种轮换考查的题型。
面对这种灵活多元的考法,如何复习方能有效、高效地拿下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这20分呢?根据经验,笔者提五个建议:
1. 全面复习。前面已经说过,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必考题型有3道,轮换考查的题型有8道,合起来共11道,从最宽泛的角度看,这十一道题应该是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都要考的题,至于考哪一道,在高考考题还未出来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说,都可能考。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全面复习,不可挑三拣四、不可猜题押题。
2. 重点掌握。我们虽然强调全面复习,但并不是说,在复习过程中,一点也不考虑高考的考查情况,至始至终平均用力,而是应该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高考的考查情况、考查规律,将那些近些年来考查频率高的题型作为重点复习的对象,重点掌握、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生在高考考场上稳操胜券。
3. 多做练习。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多达11种,而且这11种题型在设题特点上从大的方面看似乎有规律可循,但在小的方面十分灵活。因此,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除了要紧跟老师步伐,在大的方面尽量做到能够准确把握外,小的方面必须要靠多做练习来体会、来认识、来掌握。
4.注意总结答题方法和技巧。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题,必须做一定数量的训练题,没有做题数量上的保证,答题水平始终提不上去。但是,做题也不能只埋头于做题,考生必须在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做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提炼,只要这样,做题的水平、能力才能迅速地提高。比如拿语境补写题来讲,这道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可以看做是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必考题。可是,从每年考生考完后我们收集到的信息看,这道题的得分率很低。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考生做题量较少,作答这道题时没感觉;二是总结不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答题方法,无章法答题;三是考生的逻辑推断思维较弱,推动不到位。这三个原因中,第一个属于做题量不到位,第二个、第三个实际上都是方法、技巧层面的东西。考生复习时,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方法、技巧上有所感悟,则这道题的正确作答率会大大提升。
5.注意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表面看考查考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可骨子里考查的是考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这5道题均十分明显。成语辨析题表面看考查的是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恰当,但是,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必须结合语境对指定的成语进行细致地分析、比较、判断,这里分析思维的作用十分显著。病句辨析题,看考题名称,似乎与思维能力无关,实际上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同样需要分析思维、比较思维、概括思维等思维方法的参与。排序题、推断题、语境补写题等更是把考查的目标直接指向了逻辑思维、推理思维等这类抽象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至于其他轮换考查的题目,如果细细分析,考查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目的同样是十分显著。因此,面对这种考法,考生在复习时,必须注意并重视锻炼自己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方能在这类考题上占到便宜。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为什么要这么考
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目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当然是“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但细细分析,笔者认为有四个原因:
1. 正确、规范地使用现代汉字的需要。现代汉字是1957年简化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汉字,这批汉字是国家规定的、通用的现代汉字,在使用上,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必须遵守,无一例外。
2. 正确、规范地使用普通话的需要。现代普通话同现代汉字一样,都是国家命令规定必须推广使用的。在这一点上,《考纲》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一个考查目标就直指这一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所以,正确、规范地使用现代普通话是语言文字运用题责无旁贷的考查对象。
3. 正确、规范地使用现代标点符号的需要。现代标点符号是“五四”运动时期制定并使用的,解放后,做过进一步的规范、明确,到现在它已经成了我们书写任何文字性东西都不可或缺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青年学生中推广,并要求其正确、规范地使用,既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更是国家语言文字统一的需要。其意义不可低估。
4. 正确规范、恰当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需要。这一点,在《考纲》的第三至第七个考查目标中体现得很明显,这里不再赘述;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表述得很清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